1人操作3台设备生产,每日产能提升5000+,单班节省人力7人。这是某企业在导入由华数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铆压工作站之后,在降本增效上取得的实绩。
这一项目也让华数机器人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恰佩克颁奖典礼上斩获恰佩克奖(The Capek Prize)“年度创新品牌”及“年度创新工程”两大奖项。
“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制造业靠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人口红利得到的飞速发展。现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年轻的一代也越来越不愿意进入工厂,制造业劳动力比例进一步减少,工人工资在不断地变化,人工成本自2020年开始已经与机器人的价格相差无几。”华数机器人总经理杨海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国产机器人性能的快速提升,机器人批量进入到各行各业后量升价降,与此同时人工工资持续上涨,在2020年出现了交叉点,机器人替换人工效应凸显,越来越多的工厂采用了工业机器人。
华数机器人是华中数控(300161.SZ)旗下品牌,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整机产品和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在研发投入上处于行业前列。
据华中数控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子公司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及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专精特新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杨海滨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外资机器人品牌比我们早发展差不多40年,这几年国产机器人的精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比在不断上升。”
对标行业龙头
今年1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指出,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补链、强链,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杨海滨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工业“四基”)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通知》中亦指出,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
“华数会将这笔奖补资金用在技术研发方面。”杨海滨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华福证券研报观点称,工业机器人景气度与制造业投资相关性较强。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7.4万台,同比增长69.8%,保持较高水平。长期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崛起的关键在于国产替代,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本体厂商。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工业机器人近年在国内发展迅速。202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扩大10倍至2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
上海证券研报数据显示,8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8万台,同比增长57.4%;1-8月累计产量23.92万台,累计同比增长63.9%。该机构分析,工业机器人产量高增长主要是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回升,相关数据显示,1-8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此外,劳动人口下降及工人工资增长导致人工成本增加,企业有动力进行生产自动化升级。
接下来,华数机器人将瞄准国内制造业对性价比较高的专业机器人的需求,以多关节通用机器人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对标行业龙头,重点研制针对细分领域的机器人、创新性新结构机器人、工业级协作机器人和有特色的重载机器人等产品。
“我们有信心未来在国内甚至在全球机器人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杨海滨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angela) |